1.航天先驱者
探索太空,是人类一直以来的梦想。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涌现出许多富于探索精神的航天先驱者,例如俄国的齐奥尔科夫斯基和美国的戈达德。齐奥尔科夫斯基最早从理论上证明用多级火箭可以克服地球引力而进入太空,他建立了火箭运动的基本数学方程,奠定了航天学的基础,并肯定了液体火箭发动机是航天器最适宜的动力装置。戈达德制造的液体火箭于1926年 3月16日首次飞行成功,达到12米高,56米远,是世界上第一次液体火箭的飞行试验。
2.V-2火箭的历史作用
上世纪30年代,各国航天爱好者自发组织了火箭团体,德国和苏联的青年火箭专家得到国家的支持。在此基础上,青年火箭专家们开始了研制工作。其中,德国研制的V-2导弹于1942年10月3日首次发射成功,飞行了180公里,是历史上第一枚弹道导弹。V-2在工程上实现了20世纪初航天先驱者的技术设想,对现代大型火箭发展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V-2火箭的设计虽不尽完善,但它却是人类拥有的第一件向地球引力挑战的工具。
3.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
二战结束后,苏联和美国都通过仿制V-2火箭建立了火箭和导弹工业,且积累了研制现代火箭系统的经验。苏联在1954年基本上解决了多燃烧室发动机的设计和工艺问题,并决定采用捆绑技术来研制P-7洲际弹道导弹,计划在研制成功后将几枚P-7导弹改装成“卫星”号运载火箭,以发射人造地球卫星。1957年8月21日,P-7洲际导弹首次全程试射成功,同年10月4日,苏联用“卫星”号运载火箭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这颗卫星正常工作了3个月左右,成为第一个被人类送入太空的航天器,开创了人类的航天纪元。
4.卫星的发展和应用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对许多国家的运载火箭和航天器研制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58年1月31日,美国用“轨道器”计划的“丘辟特”C火箭,发射成功自己的第一颗卫星“探险者”1号。通过“探险者”1号,物理学教授范爱伦发现了地球辐射带。此后,卫星的发射越来越频繁,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参加到航天活动中来。中国、法国、日本、英国等国家也相继用自行研制的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卫星。
从60年代中期开始,人造卫星发展已从探索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各种应用卫星相继投入使用,取得明显的军事、经济和社会效益。科学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获得相应发展,取得重要发现和技术成果,应用范围日益扩大。70年代以来,各种卫星逐渐向多用途、长寿命、低成本和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航天技术领域的许多新设计、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高可靠性的元、器件和精密仪器也逐渐推广到其他领域中应用,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劳动生产率。
5.月球探测
50年代后期,苏联和美国都制定了用无人探测器考察月球的计划。1959年,苏联先后发射了3个月球探测器。9月14号,2号探测器撞击月面,成为第一个在月球上留下印记的人造物体。3号探测器的发送令地球站收到并整理出约30张关于月球背面的图像。1963年至1976年,苏联共发射21个月球探测器,实现了月面软着陆并钻孔取样,将月球的土壤和岩石样品带回地球,并实现了由地面遥控月球车在月面自动行驶考察。此后,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越来越深入。
6.行星探测
行星探测从60年代初开始。人类对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问题一直怀有希望。苏联在1962-1973年间发射了7个“火星”号探测器,但都以失败告终。美国在1964-1975年间共发射 6个“水手”号探测器和2个“海盗”号探测器。前者拍摄了火星的照片,后者抛出着陆舱在火星表面软着陆。苏、美对火星探测的结果表明,在着陆点附近未发现地球类型的生命形式。同时,人类对金星、水星、木星、土星等也都展开了深入探测。直至现在,对各大行星的探测也未曾停止过。
7.第一个宇航员
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发展的一个新阶段。50年代后期,出现了携带动物的人造卫星,对生命保障系统、回收技术、遥测、遥控、通信技术等进行了全面试验。科学家们对获得的空间环境数据加以处理后,肯定了人进入太空的可行性。1961年4月12日,27岁的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在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零7分发射升空,并按预定时间进入空间轨道,在太空围绕地球一周飞行108分钟后返回地面,完成了人类第一次征服太空的壮举。
8.登月
人踏上月球是载人航天活动的新高峰。1961年 5月2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提出在60年代末将人送上月球的“阿波罗”工程。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严格而科学的管理下,经过几十万人8年多的工作,1969年 7月20日,由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的“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舱降落在月球赤道附近的静海区。这是一次震动全球的壮举,也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成就。此后,“阿波罗”12、14、15、16、17号相继登月成功,对月球进行了广泛考察。“阿波罗”工程集中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水平,推动了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
9.在空间建立基地
在空间建立适合人们长期生活和工作的基地既是航天先驱者的理想,也是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太空的需要。第一步是建立可长期工作的航天站,到1984年年中,进入近地轨道的航天站有3种:美国的“天空实验室”、苏联的“礼炮”号航天站和欧洲空间局的“空间实验室”。其中,“天空实验室”于1973年5月14日发射进入435公里高的轨道。先后有3批共9名航天员登上“天空实验室”进行生物学、航天医学、太阳物理、天文观测、对地观测和工程技术试验,拍摄了约1000万平方公里地球表面的 4万多张照片。
10.航天飞机出现
运载火箭将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等送入轨道后,就被遗弃直坠坠毁,这是航天活动耗费巨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为降低费用,提高效益,一些科学家提出了研制能多次使用的航天飞机的设想。美国最早开始研制航天飞机并将其投入商业性飞行。1982年11月11日,美国航天飞机首次进行商业性飞行,从近地轨道将两颗通信卫星送入地球静止轨道。截至1984年,又有“挑战者”号和“发现”号两架航天飞机投入使用。航天飞机的出现提高了航天活动的经济效益,使航天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